Search the Community

Showing results for tags '&\#38663;&\#38451;&\#23376;'.



More search options

  • Search By Tags

    Type tags separated by commas.
  • Search By Author

Content Type


Forums

  • Courtyard
    • Welcome
    • Daoist Discussion
    • General Discussion
    • The Rabbit Hole
    • Forum and Tech Support
  • Gender Gardens (invisible to non-members)
    • Grotto
    • Women
    • Men
    • Non-binary
  • The Tent

Found 1 result

  1. 吕祖百字碑注解 一、序言 吕祖纯阳真人,系唐德宗十四年,岁在戊寅年四月十四日巳时诞生。生时异香满室,天乐浮空,有一白鹤飞入母寝帐中不见。仙鉴云:吕祖系古圣王皇覃氏临凡,治世二百五十载后逊位,入太白山养真得道“证位天君”。奉元始天尊谕,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,降生于河南府蒲坂县永乐镇吕宅,大振玄风。父让,唐元和进士,海州刺史。母王夫人生吕祖,幼名绍先,长名岩字洞宾,鹤顶龟背,虎体龙腰,翠眉凤眼,修颈露颧,鼻梁耸直,面白黄色。左眉角有一黑子,如筋头大,后变赤色,两足纹隐如龟坼。 吕祖云:“桑田改变依然在,永作人间出世人。”拜师正阳真人钟离权,受师点化云:“黄粱梦觉,忘世上之功名。”受火龙真人郑思远的天遁剑法云:“宝剑光辉,扫人间之妖怪。”吕祖誓言云:“不度尽世间人,决不飞升大罗天”,非虚语也。作百字碑二十句,真言妙蒂,普度世人。 震阳子遵照吕祖百字碑之奥旨,注解成白话解释。使修士阅之,悟道成真,达到吕祖度世救人之婆心,普度有缘。今完成注解,愿力以偿,是为序。 震阳子自序 二、序言2 济世度人匡正人心,乃道门之本旨。历代诸圣先真,或显化以宣讲道德,或入世以指点迷津;扶正祛病,成人善果;俾芸芸众生,遵之以道,行之以轨;利人利物,利国利民。唯愿世人抱道修身,归真证果;修性养命延年益寿;福于家国,兴我中华。远溯道祖,继而孚佑帝君,近而三丰祖师,慈悲为怀,普度含灵。数千年来代有传述。中以吕祖圣迹,流布民间,迄未稍泯。其入人心之深,可见一斑矣! 吕祖出身世家名门望族,代有善举。师承钟离,得其亲传。证果之后,誓愿度世,不作自了之汉。或行化市肆,劝善规过,启迪人心;或著书通俗,引导士庶,修身养性,以达化人度世之旨。百字碑即度化世人之作也。书中文字虽浅,却是义理深藏。字不过百,句仅二十,却将修真证道全部内容及进境层次概括无遗,诚可谓丹经之简明教程也。细观书文全貌.即知吕祖用心良苦。既虑修士挂一漏万,有误证道;又思修炼匪易,唯恐修士误入旁门。祖之思虑如此,盛德跃然纸上,实乃感人肺腑。即此一端,亦可知帝君慈愿之厥伟厥宏矣。 吾师震阳子,素怀悲悯之心,常存救度之志。多年来,为弘扬正道、度化世人,注疏道德真经,阐释道祖垂训。更从自身体验,著作“道学皈元”一书,揭示性命双修之本义。今更解注“吕祖百字碑”,直指丹道修炼之秘密,尽泄修行悟道中阴阳、药物、水火既济等炼丹之奥秘。修士刚志持之,何患功果不成也?至于长生驻世之道,亦尽在其中矣。 余等尝蒙吾师教诲之恩,始于大道略识之无。唯资质愚陋,为学日浅,何敢言道。今承吾师赐示师之纶著“吕祖百字碑注”一书,何幸如之也!恭读之下,如饮甘露,心神豁敞,性天明亮,几疑证道在即、玉清不远。敢谓吾师之注释已尽发吕祖之微旨、丹道之妙义矣!若修士同仁,反复熟读,深究其内涵、明其义蕴,切实修持,定感吾师“吕祖百字碑注”之作,实为证道之梯航、成圣之宝筏也。深望同道珍重视之、行之! 俗家弟子:玄照、仁义、崇宗拜序 一九九五年一月二十二日 三、吕祖百字碑 养气忘言守,降心为无为,动静知宗祖,无事更寻谁。 真常须应物,应物要不迷;不迷性自住,性住气自回。 气回丹自结,壶中配坎离,阴阳生返复,普化一声雷。 白云朝顶上,甘露洒须弥,自饮长生酒,逍遥谁得知。 坐听无弦曲,明通造化机,都来二十句,端的上天梯。 此是正文一百个字。 四、吕祖百字碑注解 于甲戌年农历七月十一日(乙亥日)寅时,震阳心诚意正,坚决将百字碑注解成白话解说,志心称念吕祖宝诰:玉清内相,金阙选仙,化身为三教之师,掌法判五雷之令。黄粱梦觉,忘世上之功名,宝剑光辉,扫人间之妖怪。四生六道,有感必敷,三界十方,无求不应。黄鹤楼头留圣迹,玉清殿内炼丹砂。存道像于岩祠,显仙迹于云洞。阐法门之香火,理玄嗣之梯航。大悲、大愿、大圣、大慈、开山启教、灵应祖师、天雷上相、灵宝真人、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、兴行妙道天尊。 将宝诰背诵读熟,时时转念,大有灵感。只要做善道之事,所做必成,必能随其心愿。以下逐句解释: 1.养气忘言守 “养气”,养的是元始祖气,又名曰:“浩然正气。”既然要养此浩然正气,首先要把心静下来,参禅静坐,越自然越好。闭口藏舌,舌尖顶上腭,此即“忘言”之妙用。为什么要忘言呢?不忘言则开口神气散矣,极为重要的是“守”之为妙。试观守字之意义。上有宝盖,下有方寸,方寸者,即方寸宝地也。此宝地非上丹田,亦非下丹田,而是中丹田黄庭中宫也。守此中宫方寸宝地,与《道德经》“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”之义理相同。因此,这句丹语注重在“守”之为妙者欤。 夫“守”之诀窍,内含性命双修、取坎填离、水火既济、阴阳交媾、婴姹结合、天地交泰之意。夫天地乾坤得交接之道则天长地久;世间男女夫妇得交接之道则延年益寿、在世长年。道经云: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,是至理者也。 2.降心为无为 人之心属于离卦,为火,火炎上而好飞,所以人心好动。例如,长春真人作的《西游记》,将人心比作猿猴,专门好动不好静。“孙悟空”大闹天宫,盗老君仙丹,偷王母蟠桃,大闹龙宫要宝,得了定海神针即金箍棒,能大能小(比人之真阳外肾),大闹阴曹地府阎罗殿,勾去了自己及其猴属的生死簿,一切等等。这就说明人的心动时多,不是想这就是想那,没有清闲的时候。所以正文说要“降心”,只有降服了人的后天之心,道心才能复活呢。人的道心复活才能“为无为”,“无为”即无所作为。 经云:“有为者动,无为者静。”只动不行,只静也不行,只有动静结合才是清静无为的大道呢。人心者识神也,道心者元神也。所以修道之士,首先要降服人心,只有降服了人心,始可为其无为大道。无为、无所作为,就是清静无为大道。必须心平气和,精神专一,保养太和真气。先降服人心,忘言守中,静之又静,虚极静笃,始可得到清静无为元始大道。 然而只凭本身元神天性大慈悲也不行(此只是性功),必须分辨出真伪。喻如唐僧取经去西天,没有火眼金睛的孙大圣,何以能取得真经来呢?到西天路途遥远十万八千里,而孙行者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,其意义说明了什么呢?这就说明了,人去掉十恶八邪立见我佛如来,而我佛如来分明就是人之道心。诗云:“佛在灵山莫远求,我佛就在汝心头。人人有个灵山塔,好在灵山塔下修。”如此说来,我佛远吗?不远,汝心即佛,佛即心。只要你去掉十恶八邪,自然立见我佛如来矣。要想立见我佛如来,请先把心猿降服,自然为无为矣,清静无为元始大道得之矣。 3.动静知宗祖 动静二字是老祖宗给的,我们再以动静传给子孙万代,代代相传。“动静”二字,其意义大矣哉。经云:”天清地浊,天动地静;男清女浊,男动女静。降本流末而生万物”,这岂不是老祖宗给的吗?歌云:“行着妙,说着丑,惹得愚人笑破口。”其实动静二字,动不能常动,静不能常静。经云:“清者浊之源,动者静之基。人能常清静,天地悉皆归。”所以清静者,大道也。 修道用功之人,常常清静,使天地之正气完全归纳于我身,久而久之,自然开灵机、长智慧。天地即我,我即天地。阴符经云:“宇宙在乎手,万化生乎身。”这也就是“人能常清静,天地悉皆归”之意。既然知道动静二字是老祖宗给我们的,就应当保持动静,化为清静,复还归于元始祖炁。常清常静,常清静矣。身在道中,道在身中,元始祖炁永远在我身中。如此这样,则金丹大道吾得之矣,这样才真能知道动静就是老祖宗矣。 4.无事更寻谁 这个无事并不是没有什么事,而是在心平气和之时,扪心自问我要干些什么?为了说明这句话,还得用上句说的,“动静知宗祖”借以承上启下。我没有其他事,那么我还找谁呢?这些问号总结一下的答案那就是还得找老祖宗,溯本追源,为所无为,参玄悟道,做那个清静无为大道。这个答案我认为极其正确,干脆放下一切,参禅静坐,追求真常清静无为大道。 吕祖头一句就说了“养气忘言守”,为什么要返复不断地说呢?只有反复说反复讲,扎扎实实地记在心中与脑海里,就自然会悟到真常之道。悟者自得,得悟道者常清静矣。吕祖他老人家谆谆教导我们,要将起始的四句真言作为中流砥柱看待,也就是看作照明灯塔,是此百字碑的纲领。 “养气忘言守,降心为无为,动静知宗祖,无事更寻谁。”希我同道修士,志心称念,则福生无量天尊,有不可思议之功德矣。 5.真常须应物 “真常”的大道理,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去体验,比如应酬答对、交接来往、一切人情等等。古云:“练达人情皆学问,落花水面亦文章。”如果不练达人情,不懂得和人交接来往,在世面上过正常生活那是不可能的。修士云:“人道不全,天道远之。”这就是说,用人间的大道理来衡量尚不合格,何况修成天理的大道呢! 以上是在世俗上的说法,再谈谈修道内功。经云:“湛然常寂”,才是真常大道呢!又云:“真常之道,悟者自得。得悟道者,常清静矣。”这是引用《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》之言,借经证实“真常”之道。那么“须应物”呢?真常大道内功来了,必须懂得“应物”,此则内隐修真天机。为什么要讲得这么神秘呢?为的使学者注意“应物”二字大泄天机。这也就是上句说的无事更寻谁,去找老祖宗无极大道。即虚之极、静之笃,活子时要来,不老不嫩时必须应酬这个真阳之物。 这个“物”非同一般之物,而是先天至尊至贵的无价至宝。此物无形而有形,有形而不可见,修成无价之至宝,所以称之至尊至贵。亦名“圣胎成就,身内有身,神成真圣,真圣合太虚,太虚合真空,真空合虚无自然,虚无自然是元始真一,元始真一是吾真身也。先天而生,生而无形;先天而长,长而无体。虽无形体,大道常存,永劫不朽不坏,万圣同居。”这是引用《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》堪可证实此句“真常须应物”,越引用经典,越是证实了这句真言矣。 6.应物要不迷 上句对“应物”二字的重要性业已阐明,这句说的是“应物要不迷。”吕祖他老人家告诫我们应物的重要性,千万不要迷误。应物时机一有迷误、稍一差失,则走丹漏炉、前功俱废,悔之晚矣。这句真言不只在修真丹道上重要,即便在世法处事上,也决不要差失迷误。谚云:“当事者迷”,当事迷误则有差失,事后悔之晚矣,“应物”着迷可把人坑苦啦。世上有等败类分子迷花乱酒,这些酒色之徒不堪一提。所以丹道“应物”二字,道俗一理,分顺逆。诗云:“应物之基静参玄,道俗一理分圣凡。顺则生人成凡胎,逆则修仙结大丹。”其意是阴阳交合,水火既济,混融于中宫,谓之五行俱全,会合凝聚为一家,自然畅美矣! 气入脐为息,神入气为胎,胎息相合。此即太乙含真气,龙虎交媾产生药物,是即“应物”也。喻如凡人母亲有胎,自觉中宫有物,在丹道当用神意火符烧炼方得不散。此即神气交合,这就是应物。每一日得一交即得一物,状如黍米,还于黄庭中宫,自可延年益寿。以火候煅炼三百日足,如龙有珠,可以升腾。诗云:“如人有内丹,在世必长年。应物要不迷,修成大罗仙。” 7.不迷性自住 凡人在世如能不迷而常清醒,不被尘情所迷惑,方寸不乱自有一定主宰,这才叫真正的不迷性自住呢,此外说也。 内修丹道,如在本身活子时一来,凡人便起淫心欲念,稍一动摇,精趋熟路,此即迷也,落后天矣,修士可不慎哉。应当重整刚志,痛改前非,这才称得起是一个修道之人而不迷矣。只有不迷,保住真宝之“应物”,才可能使我的元神真性自住于中宫,使神凝气结、温养圣胎而得到真宝至尊之应物呢。 此法号曰“太阳炼形”,以冬至阳生为起始炼功(即本身之活子时,比作冬至),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忙中抽闲即可用功。要把腰挺起来,端然正坐,默运心火之母炁,自然随气贯满周身及四肢。鼻息绵绵若存,此即用之不勤,丹田中之五气氤氲,达于遍体四肢百骸。肾之真炁,炼骨如毛之轻,可以乘风驾雾。肝之真炁,炼筋如玉,可以驰如奔马之速。心之真炁,炼成血白如膏,可以盈耐寒暑。肺之真炁,炼就肌肤如雪之白,斯时也可以换骨易形。脾之真炁,炼肉坚实如石之硬。化气如金,始曰丹成。五气朝真,炁聚而不散,五气炼形凝而不衰,号曰形神俱妙与道合真,寿与天齐,斯可谓之“不迷而性自住”矣! 8.性住气自回 性者天性也,即人之元神也。元神天性属于离卦三。离卦纳己,为己土,为自己,也就是中央的己土也,就是自己的真意。把自己的真意、天性、元神三者合一,总名曰性,住在自己的心中。夜眠居心脏,觉醒时入于脑海泥丸宫内。人之脑海好想事,好动、好飞而炎上,所以称之曰离,为火,号曰天性,丹名曰内丹,其根源居心。既然修道,必须使之心火下降,心火下降自然肾水上升矣(此内含性住气自回之义)。 气者命也,即人之元精元炁,属于坎卦。坎卦纳戊土,为阳土,就是人之真意。把自己的“真意、元精、元炁”三者合一,总名曰命,住在自己的肾宫。夜眠睡熟,阳动,容易泄漏走精,属于坎水、润下。修士应注意:及时清醒过来用真意收回,不使之外出。用意领使回归体内中田,号曰外丹,与元神凝聚为一结合,名曰神气凝结,成为刀圭,入口,神化无方。 诗云:“丹成五气自芳芬,炁真方可会元神。炼形换骨非凡客,自是长生物外人。”长春真人曰:“金液大还丹”,其中纯阳真炁长生,是为后天气足养先天真炁,已是陆地神仙、在世长年。古今上真,有纯阳真炁升入四肢便可升举。号曰太阳炼形而化真气,自然形神俱妙、与道合真。随五气而换骨易形容,自然能避寒暑。昔日衰朽之姿,炼之丰润而端正;从前枯槁的形容,炼得强健而红润,何止返老还童而又身轻骨健。 乘风驭气,驾雾腾云,号曰南宫飞仙,是尘环中的羽客。虽未离壳升仙而已升腾自在,当为地仙者、上流神仙之下品,皆因丹田五气炼形,贯通四肢百骸是也,炼形之功不为小矣。是曰“性住气自回”,性命双修其功巨也,可不尊乎? 9.气回丹自结 当然气回就是不使之外泄而出,俗曰漏精,把元精收回。元精元气我之命也,气回就是我命由我自己掌握,这就是精足气满用真意收回,和自己本身内丹(即自己元神天性真意)结合,是名曰性命双修丹自结矣。亦名神气交合、三田既济,就是把顶中的神水下降,丹田真气上升,号曰水火既济。一撞入脑,名曰肘后飞金精。本法用阳时中刻,平坐伸腰,闯三关,闭耳闻,神水下降;伸腰举腹,鼻引长息,默运心火,一撞三关,金精入脑。补之数足,面红肌白如膏,身轻。金精入脑,紧闭两耳(耳通于肾也),并入天宫(泥丸也),化成金液。下降如淋灰相似(去浊留清也),下降入咽,伸腰默运心火,自上腭承下,清凉味美,神水满口,润下黄庭,号曰金液还丹。当此上腭有甘美水下降入咽_,暗引丹田之真气上升,而以鼻息引其气遍满四肢周身。斯时上水下火.是为真既济。诀云:“顶神水,入中源,丹田真阳返上田。水火相交为既济,守中飞升大罗天。” 长春真人曰:“喻如人之真意属土,炼之为瓦,瓦可千年不坏;肝胆属木,神火之母,炼而为炭,炭可年久不坏。”人欲修长生之道,无出乎既济真意之法,是乃还丹炼形之法同用之功也。那么金液还丹,化丹成金;太阳炼形,形如美玉。还丹未还之际,炼形未起之时,水上火下,相见于重楼之下。而曰既济之时,当用地天泰之卦,即子后午前是也。每一次一粒如金粟,颗颗还于黄庭。每颗生金光一道,意运出放皮毛之际而金光满室。何止长生不死,是欲弃壳升仙之时也。所以正文云: “气回丹自结矣。”诗云:顶中神水降中田,肾宫真气向上翻,龙虎交合凭真意,水火既济结大丹。 10.壶中配坎离 壶中者,喻修士参禅静坐如壶。谚云:“袖里乾坤大,壶中日月长。”斯可谓壶中配坎离,日月寿长年矣。长春真人曰:“两曜铸成七宝殿(曜:日月阴阳也;七宝殿:人体精血炁髓脑肾心),一渠流转化琼浆(活子时之真阳也)。水火都来相并间,卦后变成地天泰。阴阳升降两相兼,水火交加入下田。既济无差真气足,金丹一粒万千年。” 此言金液还丹,太阳炼形,三田都既济。匹配坎离是为长生不死之法,故曰中成之法。须是小成见效,相续而行之,行之无差,见验自速。若人不行小成法,直要中成而求长生不死,不止见效迟而又徒劳心力,虚度时光。还丹,而神水不下;炼形,而丹火不升;既济,而水火不交。反谤神仙虚语、不死为妄言,殊不知行持过越者也,世修犯此弊者多矣。若人龙虎交而为精,火候足而为丹,用金精补某脑虚,使其还丹变成金丹,用丹火炼其真身,又使既济之法相兼行,此六法善不可加矣(再比此好的没有也)。 若不兼行此六法,速要烧丹纯阳之气,炼气成神;速要炼之真灵,炼神合道,此是金液还丹。太阳炼形,三田既济不须行矣。此三诀古今上真,往往万劫秘传中成之法以还丹。炼形住世者,盖以留形住世,非金丹不可延年,非炼形不可换骨,非既济不可不死。又以无丑陋真人,少衰弱神仙。不易形而留俗状,不既济而留凡骨,将来弃壳自离,超神亦迟矣。若还丹炼形既济之后,一百日静中四象周匝,内观五藏(气)纷纭。二百日目见金花,体有圆光,青气出顶,紫雾盈空。三百日神灵知前后事,真气可干外汞,体轻可履风烟,骨健可齐天地。若见此境而疑是为小验,志诚行之,神异不可具载矣。此真作到壶中配坎离达到日月长矣。